部门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部门动态 >> 正文
基础教研部党支部学习党史专题活动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时间:2021-07-07

7月4日上午,基础教研部党支部书记余胜斌组织支部党员参观了屏南县新四军第三支队第六团北上抗日出发地,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专题党课活动。其间,支部书记余胜斌为党员介绍了该红色基地的历史故事,激励全体党员,刻苦学习、积累沉淀,为伟大祖国的复兴培养更多合格优秀的人才。

 

通过参观红色教育基地学习党史专题活动,党员们瞻仰了革命纪念碑,重温了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全身心地融入到红色文化中学到很多。

余书记强调,第一,要学习革命先辈坚定理想信念、对党的事业无比忠诚的革命精神。第二,要学习革命先辈不怕困难,顽强拼搏的革命精神。第三。要学习革命先辈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今天,面对蓬勃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面对幸福的生活,我们要记住是先烈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幸福生活。作为新时期的共产党员,我们一定要缅怀革命先辈的英雄事迹,作为一名教师党员,我们要以饱满的热情,积极投身于学校的日常工作中,切实以一个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身体力行!

参观结束后,余胜斌书记作为领誓人,带领支部党员一起高举右手,注视着鲜艳的党旗重温入党誓词。坚定信念,在平凡的岗位上认真履行本职,埋头苦干,奋发进取。我们要把红色的革命传统带回自己的教育岗位兢兢业业,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

附:

屏南县新四军第三支队第六团北上抗日出发地包含屏南县双溪镇新四军第三支队第六团团部旧址和棠口乡新四军六团北上抗日纪念碑等爱国主义教育展点,是保存较为完整的革命活动旧址,成为后人缅怀革命先烈丰功伟绩的重要场所,2010年3月被命名为第三批宁德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历史回眸:

1926年,屏南县在榕学习进步青年郑鸣西、黄德信等四人加入中国共产党,他们返回屏南积极宣传马列主义思想,领导群众开展“三抗”斗争。1932年—1935年,在陶铸、曾志、叶飞、阮英平、范式人等同志的领导下,先后成立中共屏南特支,中共政屏县委及政屏人民委员会与游击队武装。

 在屏山之间、鸳鸯溪畔,周(宁)政(和)屏(南)古(田)瓯(建瓯)宁(德)等县(市)边界地区武装反抗反动政权的斗争,历经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坚持到新中国成立。屏南人民22年前仆后继、浴血奋战,为共和国建立付出巨大牺牲,作出卓著贡献。建国后屏南被中央、省领导称誉为“全省26个红旗不倒县之一”。

 抗战初期,国共合作。奉党中央令,1937年12月至1938年1月期间,闽东独立师1380余人在叶飞、阮英平、范式人等同志率领下,从宁德、周宁、福安等地集结屏南(双溪)、棠口一线,整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第三支队第六团,即新四军“老六团”。团长叶飞,副团长阮英平,六团后方宁德留守处主任范式人。在屏整编期间,团部驻扎在屏南县城双溪陆氏宗祠及文庙、双溪小学等公房。主力部队驻扎棠口教堂、龙源一线。六团将士在屏整编期间,深入基层,通过演讲、演剧、宣传标语、举办学习培训班、座谈会等形式向广大民众大力宣传我党抗日救国十大纲领、方针政策,激发屏南民众抗日热情,当地掀起拥军支前和参军热潮。1938年2月14-15日(元宵节),当老六团开拔北上抗日时,屏南儿女参加新四军人数有300余人,他们成为抗战精英。老六团在抗战前线,以弱胜强,以少胜多,成为江北抗战主力。驰名中外现代京剧《沙家浜》,就是以六团36位伤病员,在芦荡之中,阳澄湖畔,依靠当地民众掩护、支持,顽强与敌军斗争,发展壮大成为千余人抗日主力的光辉业绩为素材而编写的。其中就有屏南儿女老六团被陈毅元帅称之“铁军”,“可作本军模范”,“百旅之英”。解放战争时期,老六团百战不殆,屡克顽敌,发展成为解放军华野主力十兵团20军、29军,人数一度达10万余人。被中央军委原副主席张震上将称为“百军之杰”。